理学院简介

● 1923年4月东北大学建立,设有理科。1929年1月,东北大学实行学院制,改理科为理学院。理学院院长为留美物理学博士孙国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开始流亡。  ● 1949年建国初,由原东北大学的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新办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鞍山工专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其中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工系等。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东北人民政府关于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数学系、物理系、化工系分别被调整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工学院等,部分留下教师组成数学、物理、化学等教研组(室)。  ● 1958年6月在数学、物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数理系,沈洪涛教授任数理系主任。同年8月数理系撤销,组建理学系,赵庆方教授任理学系主任。理学系设有数学、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7个教研室。  ● 1962年1月,为加强基础课教学成立基础部。理学系所属的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教研室及新组建的基础数学和普通物理教研室划归基础部,赵庆方教授任基础部主任。理学系保留了专业数学、金属物理、冶金物理化学、力学4个教研室,赖祖涵教授任理学系主任。1970年理学系撤销。  ● 1980年6月到1984年8月间,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相继组建。  ● 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理学院于1994年9月26日在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基础上成立,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物理系、力学部,谢绪恺教授任理学院院长。1997年10月张庆灵教授任理学院院长。2006年11月王建华教授任理学院院长。

院长寄语

理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不断提高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了一批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学院近年又实施了“精品置业”工程,旨在培养精英人才、创建精品成果、打造高素质队伍、建设高水平学科,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良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理学院!在这里,你们将有机会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梦想的彼岸!

学院简介

发展概要

理学院于1994年9月在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基础上组建,前身可追溯到1929年成立的东北大学理学院。现有基层学术组织9个,拥有23个硕士点,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流动分析与装备实验室、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专业设置

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工程力学7个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理学院按照强化基础、重视应用、拓宽视野、培养能力的办学思想,使一部分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和独立创新能力,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成为科技创新的后备力量;使另一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师资力量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240余人,其中,国家军工“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数十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45人,副教授68人,讲师73人。

国际交流

多年来,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邀请杨振宁、丘成桐、徐光宪等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到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定期派出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和学习。部分专业实行开放式办学,采用3+2的培养方式,与国外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学术成果

近几年,学院发表各类科技论文2000余篇,SCI检索论文数量一直居全校前列;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863”计划、“973”计划等共1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

学生成长发展

结合理学院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以“精品学业”工程为主线的学业目标教育体系,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科学指导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成绩显著,2011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多名本科生已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文章多篇,接近一半学生能够升学深造。

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

•国家级精品课程: 大学物理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大学物理(双语)

•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

•沈阳市磁性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概况

应用物理学专业着重培养物理学的应用型人才,光电子信息学和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是本专业本科生的两个重点培养方向。毕业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方向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光电子信息学方向以《激光物理》、《信息光学基础》、《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激光与光电子技术》为核心专业课程,着重培养光电子技术领域和光电信息领域的理科应用型人才。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方向以《固体物理》、《X射线晶体学》、《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现代无线电技术》等为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微电子领域从事新器件、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名师荟萃

物理系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高级工程师3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物理系拥有了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省级精品课和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等优秀教学资源,同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大量科学研究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考研就业

应用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中有50%左右被推荐或考取国家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物理系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为本科生继续深造提供条件。本科直接就业的单位有光电子企业、半导体公司以及IT行业中的软件开发企业等。

学生科技活动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权威推介

应用物理,创造未来,东大欢迎你!

——杜安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科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学长寄语

应用物理学专业让你变得更优秀!

——梅玉栋(理学院 2012级硕士研究生,曾获东北大学优秀学生、东北大学优秀毕业生干部、东北大学蔡冠深奖学金、东北大学志愿服务优秀个人、 东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材料物理

•全国成立最早的材料物理专业之一

•国家重点学科

•学科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概况

本专业主要面向能源、环境、交通、信息等国家关键产业,培育能够从事材料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新型材料设计与研制、传统材料的性能改进、材料的合理使用和材料检测分析等方面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专业特点

近年来,在保持传统优势如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和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同时,新发展了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计算材料设计等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专业方向。学生就学期间受到系统、完整的物理和材料类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训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在考研、就业及以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优势和竞争能力。

名师荟萃

15名专业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多名教师具有在日、德、美等国留学经历。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973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等纵向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以在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建筑、机械、化工等众多行业进行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航空航天、邮电通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公司、三资企业等适用的高素质人才。数十年来的毕业生中既有中组部“千人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也有国家、地方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以及国际五百强亚、太地区总裁和国内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等。多名学生获得如“吴健雄物理奖”等国际和国内学术荣誉。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电工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工程材料学(英中双语)、功能材料物理、晶体X射线学、电子显微分析技术、材料的晶体缺陷与强化理论、材料的相与相变、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英中双语)、专业外语、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功能陶瓷材料及工艺、无损检测技术、超导材料及应用、磁性材料与器件、材料微结构及微区成分分析、材料的计算机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

权威推介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东北大学材料物理学科培养了一批材料科学、技术领域的领袖和拔尖级人才,期望你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祁阳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辽宁省核学会常务理事和辽宁省物理学会理事、“功能材料”杂志通讯编委)

学长寄语

材料物理专业,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是你正确的选择!

——郭巍巍 (理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10级博士,在国际和国内知名的SCI杂志上发表文章4篇,EI杂志上发表文章1篇,会议文章1篇。还多次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并在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上获得优秀论文奖)

工程力学

专业概况

应用力学研究所有教职工17人,其中教授3人,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工程力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一系列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学术成果

在专业教师历年的努力下,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主持承担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GF97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SCI、EI检索科研论文百余篇,教学法论文20余篇。

考研就业

工程力学专业每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可达到96%以上,其中40%的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国家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国家发展战略重要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教学科研资源

工程力学专业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力学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验中心同时还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及横向科研的力学性能检测,为国家钢铁研究、有色材料、陶瓷行业、半导体材料、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权威推介

工程力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良好,东北大学期待你的加入。

——李永强 (教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分析力学专业组委员、辽宁省力学会理事)

学长寄语

工程力学专业,为你架起实现理想的桥梁!

——赵天宇(理学院 固体力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理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理学院2012级硕士第七党支部书记)

应用化学

•辽宁省特色专业

•辽宁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东北大学化学实践教学基地

•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概况

化学学科始建于1923年,至今已有近90年历史。目前,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应用化学硕士点和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是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之一。

名师荟萃

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任教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方肇伦教授曾为应用化学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973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教学科研资源

东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场所。实验中心总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为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用于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40余台,购自国际知名厂家,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就业前景

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考研率达50%,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行政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权威推介

应用化学专业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欢迎你的加盟!

——刘晓霞(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有机电化学和工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单位委员代表)

学长寄语

应用化学专业,圆你科学家的梦!

——杨景帅 (理学院分析化学专业2009级博士研究生,2003年就读于应用化学专业,曾任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获各类奖学金8项,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14项;发表SCI检索论文多篇;曾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项)

生物工程

专业概况

于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学制4年。现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和生物化工、微生物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能在生物制药、食品、能源化工及其他领域的企业或研究院所从事技术或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96年,原名生物工程研究所,2000年成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3年经过学校教学科研基层调整,改名为生物技术研究所。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专业课中实验课的比例占40-50%,并与多家生物工程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生从大二开始陆续加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参加科研活动。以生物制造技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培养方向。

科研平台

所内设有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与物质分离工程、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等实验室。拥有一批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的基本条件。

学术成果

“十一五”以来,全所承担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论文。

学长寄语

生物工程专业,有治学态度严谨的老师,有妙趣横生的课堂,来吧!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杨盛 (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 ,曾获东北大学优秀毕业生干部、东北大学第五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个人等称号)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专业概况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形成,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培养具有坚实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研究和解决科学研究与工程实际问题中科学计算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为拓广学生的就业渠道,教学计划中构建了模块化课群。学生经过两年共同课程学习后,在三年级可在数学类和信息计算类两个方向之间进行选择。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能够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研平台

style='font-family:宋体'>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有教师65名,其中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3人,他们积极从事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获得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另外,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交流关系。

考研就业

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可在信息计算、软件开发、经济金融等方面就业或继续升学深造。

权威推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热爱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者的摇篮,东北大学期待你的加入。

——张庆灵(东北大学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数学与统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数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生物数学学会理事长和辽宁省数学会理事长)

学长寄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计算机领域的一门学科,努力学习一定会让你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能力优势。

——王楠(理学院2012级研究生,中共党员、院研究生会主席,曾获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东北大学“十佳本科生”等荣誉称号)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概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接受数学模型、计算机软件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及开发软件等的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数学系成立于192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数学系的几所大学之一。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立并开始招生;2008年应用数学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数学学科已具有统计学一级博士点; 数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全部五个二级学科;一个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自主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专业特色

本科生培养实施“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中构建模块化课群。学生经过两年共同课程学习后,三年级可在数学类和数理经济类两个方向之间进行选择。培养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科研平台

数学学科教师积极从事数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及国外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研究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交流关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得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和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考研就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每年约三分之一被推荐和考取不同学校攻读数学、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的硕士学位,其余大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管理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了解详细信息请登录数学系主页:http://math.neu.edu.cn/

权威推介

东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良好,欢迎广大学子前来求学、求知,与东北大学共同成长。

——张铁(东北大学数学系党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计算数学理论与应用。现任辽宁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

学长寄语

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你最好的选择。

——王洋 (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曾获沈阳市优秀大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东软集团等命名奖学金;参加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